曹操把荀彧支走之后,目光忽然在众人身上逡巡一圈,旋即拍案怒吼:
“诸君!刘备不过一织席小儿,竟敢僭称齐王。”
“吾受天子明诏,以丞相身份,总理朝纲。”
“如若坐视不理,岂非纵容天下大乱?”
众人见曹操大怒,皆是一怔。
暗想适才曹操不是已经冷静下来了吗?
怎么忽然又开始生气起来了。
众人屏住呼吸,都不敢言。
唯有郭嘉咳嗽了两声,出列拱手:
“丞相息怒,刘备妄自称王,已露不臣之心。”
“明公乃朝廷柱石,若仍居丞相之位,名器不彰,何以制衡?”
众人闻得此话,皆是一怔。
暗想丞相一职,已是位极人臣。
可听郭嘉这话的意思,似乎丞相对曹操来说还不够。
那他还要往哪里升腾?
而郭嘉下一句话,立马使众人恍然大悟。
“嘉恳请明公进位魏公!”
嘶……
众人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暗道最近是怎么了?
前脚刘备刚称王,后脚曹操就要称公?
可是刘备称王,好歹不违背高祖的白马盟誓。
曹操若要称公,就得恢复公爵制。
而上一个恢复公爵,进位安汉公的,还是王莽啊!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坐看郭嘉与曹操的反应。
郭嘉有条不紊地为曹操分析:
“……嘉以为,此时进位魏公,有三利。”
“一来,正名慑敌。”
“刘备以王号惑众,明公若为魏公。”
“则朝廷威权重振,天下知汉室仍有砥柱。”
郭嘉第一个理由跟刘备阵营差不多。
都说是为了匡扶汉室,指责对方才是叛逆。
毕竟东汉士人认得是刘秀的汉,而非刘邦的汉。
封王的都是刘秀的子孙,你刘备就是在破坏规矩。
但刘备却也能够咬死自己的“刘姓”。
刘秀难道不是刘邦的后人吗?
非刘不王,而我姓刘。
那我刘备称王就是没有什么不妥。
总之一句话,
规则对自己有利,就强调规则。
事实对自己有利,就强调事实。
谁掌握话语权,谁赢。
“……今夏侯渊屯关中,曹仁守汝南,于禁练水师。”
“诸将各镇一方,需魏公府统筹。”
“非开府无以专征伐,此为统合诸军,利之二也。”
郭嘉的话还在继续。
“今豫州收复,河北新归。”
“明公晋爵,方显朝廷厚待功臣。”
“彼辈见刘备称王得利,若明公不稍加隆崇,恐人心渐散。”
“此为安土固本,其利三也。”
曹操阵营同样面临了功绩攀升的封赏问题。
隔壁刘备称王之后,可是把手底下一干人给封了丞相、四方将军。
这谁看了不眼红啊?
郭嘉在为曹操分析完称公的好处之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曹操身上。
看他是什么反应。
果不其然,
曹操面临难色,背着手,蹙眉叹息道:
“奉孝之言虽善,然吾祖上世食汉禄。”
“岂可妄自尊大,破坏汉制?”
对领导察言观色,是每一位属下的入职必修课。
众人见曹操这个反应,顿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程昱率先接话道:
“丞相!”
“霍光辅政,亦加殊礼。”
“今刘备猖獗,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制!”
夏侯更是砰然拍案,朗声说道:
“兄长莫要推辞,以兄之功盖寰宇,早当晋位!”
赵俨更是直接拜伏于地,大呼:
“请明公为社稷计!进位魏公。”
曹操被逼至墙角,颓然落座:
“诸君……皆欲陷吾于不义耶?”
“若操今日受公位,来日史笔如刀……”
话音渐低,竟似哽咽。
曹洪猛然出列,甲叶铿锵:
“丞相!俺是个粗人。”
“只知刘备那厮称王之时,可从未想过什么史笔如刀!”
众人齐声劝勉,忽有侍从疾步入内:
“报!荆州刘表遣使送礼,贺……贺刘备称王!”
堂内登时死寂,鸦雀无声。
曹操缓缓转身,眼中寒光乍现,问:
“还有谁为刘备称贺?”
“……这,有江东孙权,丹阳太守袁胤,庐陵太守华歆,豫章太守太史慈。”
“幽州牧焦触,护乌桓校尉阎柔。”
“护高句骊校尉刘晔,北戍校尉张绣。”
“并州牧马超,豫州刺史郭贡,陈王刘宠。”
“……哦对!还有、还有天子,天子也遣人去贺刘备称王了。”
什么!?
曹操脸色大变。
看看这祝贺的名单,不知道的还以为搁这儿报菜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