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比(三)(1 / 2)

第47章琴比(三)

众人本以为,有应劭之,有洪光君,此次琴比可以结束,去比较谁得分高了。谁曾想到,三州奇人颇多,竞还有两位以往无甚名声的乐人,在文会上一飞冲天。

除此之外,还有那颇有声名的均州陈晋昕,双手半拢于袖中,抱琴上台,在众人口呆目瞪之下,竟弹了一首《摇篮曲》。但众人初时错愕,待琴声渐起时,便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应劭之的悲怅是艺。

洪光君的春光是艺。

陈晋昕别出心心裁,以母亲的哼唱曲调为基,谱了一曲小调,也是艺。他在台上弹奏,低垂着眼,琴弦时不时掠动,触碰着指尖。台下人微一阖眼,听着那小调,恍惚间便觉自己还是幼儿,还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感受着母亲亲昵又温情地轻轻摇晃臂弯,称呼自己小名,哄自己睡觉。应劭之亦是幼年失母,这首曲子一出来,他眼角便红了,泪珠滚滚而下。应益之亦是沉默不语,只余鼻头微酸。

洪光君抬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双髻丫,这是母亲从不假手于人,亲自为她梳好的发式,再系上红发带:“娘的宝珠,系了红发带,便能鸿运当头,无病无灾。”

陆安也是缓缓闭上了眼。听着这首能令人想起母亲的曲子,心跳都仿佛变慢了。

她无声地张嘴,作了一个口型:妈……

你放心,我活得很好,我就算一个人在异世界,也会好好的活下去。最好的乐师都能以情动人,陈晋昕在此道更是超一流。至此曲,琴比已终。

均州州学学正站起身,作为领导,例行在比赛结束后发表感言,说了大概两刻钟大而空的废话,这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由均州知州表示:“此次琴比,以众人投签,完毕后清点签数为准,签最多者获胜。”又道:“为避免诸位只投自己州的人的签,每个人有两支签可投,至少有一支签得投给其他州。但是可以弃权不投签。”随后,有仆役抱来十四个箱子,代表十四位琴比选手,又竖起厚兽皮遮挡,使人看不清投签之人投了谁的箱子。

均州知州起身:“便由本官先投。为了不偏私,本官和学正也是两支签,规则也是随着方才的来。”

均州知州神气地进了兽皮后面,看不清人身,却能听到前后两声:“笃一一”,签子撞击箱身的短促响亮声音。

随后又神气地走出来。

不少琴比选手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他,心里紧绷绷的,不知对方会选择谁。又想,如果州尊和学正的四支签子不是特制的,那最后数签时也不可能知道他们属意谁。

紧接着,就是学正进兽皮后面。待他投签后,便是一个个学子排队进入。待最后一个投完,便撤掉兽皮,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当众数签子。“房州袁琬。"是那个吹牧笛的。“得签数十。”“哇偶!”

房州人,还有其他州一些人都禁不住抚掌欢呼。袁琬本人激动地站了起来,舔了舔嘴唇,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傻笑着站了一会儿,随后又坐了下去。“房州李熹!"是那个弹空德的,据传是李凭后人,“得签数十二!”于是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又有人夸他:“踵武赓续!谨守门风!”

李熹便毫不客气地收下这番赞美,傲气十足地冲四边拱手:“承让!”“通州熊士言。"那个拍腰鼓的,“得签数七!”腰鼓在这个时代,毕竞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乐器,能得七支签,熊士言已经很惊讶了。

于是他热情高涨,又跳又拍,当众又来了一段腰鼓。在咚咚咚咚的热情声响中,一个个人,一个个签数被报出一一“房州赵大防,得签一!”

“均州程喜,得签七!”

“通州范襄,得签三!”

“房州……”

“均州……”

“通州……

终于。

到最后的应劭之、洪光君、陈晋昕三人。

学正知道他们三个万众瞩目,特意将之放到最后爆出来。“首先!便是应劭之应大郎君!”

学正一支支数着签:”……二……十一……十二……十三……”此前场上最高的签数也才是十二签,属于李熹。而应劭之的签数已超十二。“十四……”

通州人低声念叨:第一!第一!第一!第一…“十……”

应益之绷着脸,显然已是十分紧张。

“十大……”

应劭之的目光落到那箱子上,落到学正又探进去的手上,不知道那手还会不会再摸出一根来。

“十七!”

这是最后一根。

通州学子已是面色苍白,双眼无神。

他们确实不知道余下两个人的签数,但是,他们会算数!文会士人共65人,加上均州州学学正和均州知州共67人,每人两签,便是134签,扣除前人的签数,到最后应劭之三人作比时,还剩59签。应劭之拿了17签,剩下两人就算是对半拿,每人也有21支签。不是第一。

应劭之算出来这个结果后,也不意外。

他若是弹《将军令》应该能得签更高一点。但是《将军令》已经弹过一遍了,正如他那知音所说,他不喜欢在同一场赛事上,一个曲子弹第二遍。他的傲慢和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