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寒山子作诗:“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家有寒山诗”,反读为“诗山寒有家”,又有“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便大千”。“诗山”为寒山子入榜的名号,他的故事得要从寒山讲起。
西门幻金问:寒山在哪里呢?
郎景川告诉:古时候,天台山脉里有个山名叫寒岩,寒岩山,即翠屏山。现今旅游点叫翠屏山的有好几个,遍布全国各地。翠屏山的含义是树木苍翠,屏立山野,犹如悬崖峭壁,翠屏形容山势巍峨。寒山子隐居的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故名寒岩山,简称寒山。在诗歌里受到字数的限制,往往称作寒山,而不称作寒岩山。寒山子,他“一向寒山坐,掩流三十年”。
西门幻金问:天台山在哪里呢?
东方梦春说,天台山就是“刘阮”故事发生的地方。我国古代有神话传说“刘阮”故事:相传在东汉永平年间,郯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被二位仙女邀请到家,留住半年。其地气候草木常如春时。等到刘晨、阮肇回归家乡,他们的子孙已历七世。
郎景川接过话题,告诉:
天台山位于ZJ省台州地区及周围,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天台山早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出名,流传许多神仙和传奇故事。古时候,它因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如果到天台山去旅游,就会熟识风景区主要有国清寺、石梁、赤城山、寒山湖、华顶峰等景点。“诗山”的趣事就牵连着国清寺。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即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含义而改名为国清寺。它在南宋被列为有名的“江南十刹”之一。
国清寺还与无数文人墨客有着深厚渊源。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和陆龟蒙等均留下了不朽名篇。现今寺内有“三贤堂”,供奉和纪念唐朝著名诗僧寒山、拾得和丰干三人。他们三人曾经在国清寺供职度日。
寒山子和拾得是同志加挚友。寒山问道:“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道:“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一组“玄妙对谈”。民间传说,寒山和拾得被封为“和合”二圣,也有说“和合”二圣化作寒山和拾得的。这种传说在此就不叙述了。四维将寒山子定位于文学人物,他是一个山野居士,精通道教和佛教学说。
寒山子为人做事有山气,其诗道:“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癫。貌不起人目,
身唯布裘缠。无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据说,有个官吏叫闾丘胤的,要到丹邱去作官,临行遇到丰干禅师,便问哪个地方有什么贤师。国清寺的丰干告诉说:“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在国清寺库院厨房中烧火。”闾邱胤到官三天,亲自前往国清寺,见到寒山子和拾得二人便行礼拜见。寒山和拾得与丰干是好友,他俩大笑道:“丰干饶舌,饶舌。”又对闾丘胤道:“阿弥不识,礼我何为?”不等闾丘胤回话和自我介绍,两人立即跑出寺院,回到寒岩,退入其洞穴,其洞穴自行闭合。从此寒山结束了寒岩与国清寺的频繁来往行动。
后来闾邱胤又亲自到寒岩山,心想再次拜访寒山子和拾得。结果寻找不见人影。闾邱胤在寒山逗留,赏读了许多题写在岩壁竹木上的诗文,觉得都是治理天下的哲理和教化教育民众的格言。于是命令手下人员把寒山诗文收集起来,就有千首之多。闾邱胤面对那些字迹不清、残缺不全的诗篇,接连呼喊:“太可惜了!那都是金枝玉叶的国宝。”之后,闾邱胤多次派人寻找寒山子,请原始作者校对原文和补缺,但是,没有了寒山子的踪迹。闾邱胤认为:寒山子是千古奇人,他的身世很神秘,言行超人,尽管时人不接纳他,五百年甚至千年之后,终会有后秀理解他,拥护他。因此,闾邱胤将自己对寒山子的见闻写成山野居士传奇散文,主人公是一位文学人物寒山子。又将笔名寒山子的诗篇编纂成卷,仅有三百余篇。
如果历史没有这一步棋局,千年以后的“寒山诗”红和“寒山子”热,就会归于沉寂。白话口语诗的祖师还不知道名落谁家,中国的“五四运动”和白话文的推广就少了一份正面教材。
寒山子诗作于山野,“诗山”见识与众不同,甚至在后续的几百年里难觅知音读者。山野居士寒山子将其思想政治见解歌咏成诗,可赏识有二:
“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
“人以身为本,本以心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丧本命”。
倡导以人为本观念者当是孟轲。用诗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