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佞臣误国(1 / 10)

开创盛世 兵法36 17521 字 2017-06-06

1

李世民当了皇上后,封德彝仍身居高位,成为李世民的右仆射,相当于以后的宰相。在李世民手下当官,封德彝总是有些忐忑不安。这天,他在府中摆了丰盛的酒菜,请房玄龄和杜如晦饮酒。

封德彝端起酒对房玄龄、杜如晦道:“皇上提倡节俭,德彝不便在酒馆宴请两位贤才,只能于寒舍备几杯薄酒,略表心意,请。”

杜如晦没端杯子,他问封德彝:“封大人的酒我一定要喝,但喝酒要有名堂,不知封大人的酒是什么名堂?”

封德彝放下酒杯,笑道:“对,说的好,喝酒要有名堂,今日德彝宴请二位贤才,喝的是拜师酒。”

房玄龄笑道:“封大人是在说笑吧?封大人乃两朝元老,辅佐过三个皇帝,朝政之事,经验累累,我与克明新入朝廷,怎能做封大人的老师呢?”

封德彝叹了口气:“不瞒二人贤才,德彝辅佐隋炀帝时,沾染了许多陋习;辅佐武德皇帝,德彝小心谨慎,生怕把隋朝的陋习带入大唐,因此无政绩可言。如今不同了,皇上如此信任我,我应该为大唐振兴献良策,立殊功……当年二位贤才在文学馆为政之论,德彝听说过,那些宏论真是令人振奋,德彝早就有拜二位贤才为师之意,只是……如今德彝与二位贤才同朝为官,德彝才有此拜师的机会,希望二位贤才,不要嫌弃德彝。”

房玄龄道:“此言差矣。封大人善于周旋,救陛下于雷霆之下,我们怎敢嫌弃大人?封大人,拜师之说就不要再提了,我等既然深得皇上信任,就应该为振兴大唐,勤奋求知,呕心沥血,共同商讨朝政,辅佐皇上开创大唐的盛世。”

封德彝一笑:“这么说二位贤才答应了?”

杜如晦说:“玄龄并没答应,他只是说共同商讨朝政。”

“这也好,只要是为了大唐振兴,什么形式都可以……”封德彝说着端起酒杯,“为振兴大唐,干。”

二人端酒。三人干杯。

李世民好射,他命令宫中卫士也要天天习射。他对宫中卫士们说:“狄戎入侵,自古有之。祸患生在边境,稍为安定,人主则淫逸游乐忘记战事,一旦贼寇入侵,便惊慌失措,无力抵抗。如今朕不劳你们凿池筑苑,而是要你们专心习射,朕闲暇无事,做你们的老师,狄戎入侵,朕就做你们的将领,你们若人人射技精良,大唐的臣民,便可高枕无忧了。”

左仆射萧瑀认为宫卫在宫中习射有违《唐律》,他在朝堂上严肃地对李世民进言道:“陛下,《唐律》规定,凡携带兵器进入皇上的居所,当受绞刑。如今陛下让宫卫持箭矢于大殿之前,陛下亲临其间,若有狂徒暗中发箭,出其不意……陛下,那将是大唐社稷的灭顶灾祸啊!”

李世民微微一笑,问萧瑀身旁的封德彝:“德彝,萧瑀说朕带领宫卫在殿前习射,是灭顶之灾,你怎么看?”

封德彝看看萧瑀,思索着说:“陛下高瞻远瞩,陛下所为,为臣的目光岂能看透?”

“德彝,朕说过,臣对君王要说真话,实话,你不要用虚言应付朕。”

封德彝看看李世民,然后说:“臣以为”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想了想,又说“……帝王应该视四海为一家,大唐疆域内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对待子民可以说推心置腹,那……对陛下身旁的宫卫,又有什么可猜疑的呢?”

萧瑀不满地看了封德彝一眼。

李世民笑道:“德彝所言,正是朕想说的。德彝,不出数年,朕的宫卫都会成为精锐之兵。”

封德彝继续道:“陛下殿前带领宫卫习射,意在告诉大家安逸不忘战乱。可如今朝廷军队兵员不足,陛下只是点召十八岁以上的壮男应征,远远不能充足军队,臣以为,年龄大于十六岁的中男,其身强力壮者,陛下也可一并点召。”

李世民点头:“朕准奏。”

魏征上前,“陛下,臣以为不可。”

李世民看看魏征,“有何不可?。”

“军队御用在于得道,而不在于众多,陛下点召壮男,依道而用,足可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召细弱中男,枉增兵员虚数呢?”

李世民看看魏征:“中男者中,身体强壮的,已不止十六岁,有的实际年龄已经过了十八,只是奸民诈减岁数,逃避征役而已,点召他们有何妨害?”李世民摆摆手,对魏征道:“你退下吧。”

魏征还是不退:“陛下常说,用诚心统御天下,方可使臣民皆无欺诈。如今陛下即位不久,已屡次失信于民了!”

李世民站起来,有些气愤:“朕何事失信于民了?!”

魏征道:“陛下初登帝位之时下诏说,关中免除二年租调,关外免赋役一年。不久又发敕令,减免税赋从第二年开始,今年重新征收,百姓多有非议。如今既征收租调,又点召兵丁,还怀疑中男的年龄有欺诈,难道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用诚心统御天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