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李靖……以君王不及尧舜为耻,直言进谏,臣不如魏征;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不如王珪……还有温彦博,戴胄,张玄素,他们都比臣贤能……有这么多良臣辅佐陛下,是上天对大唐的恩惠……大唐一定……能振兴。”
“克明不要安慰朕了,朕身旁缺了克明,那就是失去了臂膀……朕心里……难过……”李世民说着眼中有泪水在闪动。
“陛下,自古人生,总有一死,陛下不要为臣难过。”
李世民含着泪说:“克明,朕怎么能不难过呢……武德四年,你做文学馆学士的时候,才三十六岁,英爽干练,才思敏捷……从那时,你就为朕……出治国的良谋方略……如今,你也不过四十五岁,就……你是累的,为朕,为大唐,为社稷……累倒了……朕心里怎么能不难过……”
杜如晦握住李世民的手,脸带微笑说:“陛下如此……看待臣……臣……死而无憾……”最后一句如游丝,从杜如晦口中有气无力地飘出,但他脸上仍带着笑容……
李世民安慰道:“克明,别这么说,你不会……你会好起来的……”
杜如晦的手却慢慢松开了李世民。
李世民轻轻地呼唤着:“克明,克明……”
杜如晦的眼中已经失去了光泽。
李世民禁不住地潸然泪下。他的手仍紧紧握着杜如晦的手。
很多天过去了,李世民仍在悲伤之中。他对房玄龄说:“玄龄,你与克明同时辅佐朕,如今只见玄龄,而不见克明了。”李世民说着,不由眼中又含了泪水。
房玄龄说:“陛下如此怀念克明,是因为克明忠诚侍奉陛下,为振兴大唐,兢兢业业,死而后已。臣当效仿克明,鞠躬尽瘁。”
李世民点点头“玄龄,鞠躬尽瘁,说的好啊……为臣都能效仿克明,鞠躬尽瘁,大唐何愁不兴?”
5
镇守洛阳的大将军屈突通来朝廷述职。李世民见到屈突通异常高兴,他关切地问屈突通:“屈突大将军,洛阳怎么样?”
屈突通回答道:“好啊,百姓安居乐业,日无斗勇,夜无盗贼,许多人家,晚上常不闭户而寝。”
李世民笑道:“几年没见,屈突大将军也会说大话了。”
屈突通认真地说:“陛下,臣说的句句为实,臣镇守洛阳,几乎无事可镇。”
李世民一笑:“那好,有朝一日,朕亲临洛阳,看看你这大将军所言,是不是句句为实。”
屈突通发誓道:“臣一生从不说虚言,若有半句……陛下,你知道如今洛阳的粮价是多少吗?”
李世民摇摇头,然后问:“多少?”
“贞观元年,一斗粮要一匹绢,那是好几百钱呀,如今你猜多少……”
“五十钱?”
“五文钱。”
李世民不太相信:“这么便宜?”
“粮食丰收了,还要便宜,也就是三、四钱。”
李世民高兴地:“好,好极了!百姓都能吃上粮,社稷就安定多了……屈突通,洛阳乡下的百姓过的如何?”
屈突通又兴奋起来:“臣从洛阳到长安,这一路上,都是五谷丰登,百姓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们从来没这么开心过,臣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好的收成!”
李世民按耐不住地说:“朕太高兴了,为大唐高兴,更为百姓高兴!屈突大将军,你返回洛阳时,朕有一件事托付于你。”
“陛下尽管下一道诏命便是,何必说托付呢?”
“你帮朕打听一个人。”
“何人?”
“月容。”
屈突通一时没想到是谁:“月容?”
“隋炀帝的公主……”
屈突通立刻想起来了:“臣知道了,只要她在洛阳,臣一定找到她。”
“不是找,是打听,这件事不便张扬……打听到下落,立刻派人禀报朕。”
“臣遵旨。”
送走屈突通,李世民又想到了另一个老朋友——突利。
李世民约请突利来皇家习射场一同射箭。习射前,李世民对突利说:“突利,朕将颉利的土地分成了六个州,你原来的土地,划分为四个州,你到其中的顺州做都督,统领你的部落,过几日,你就动身吧”
突利很感激:“臣感谢陛下保全了臣的部族。”
李世民又道:“突利,你祖父启民挺身奔附隋朝,大隋立他为大可汗,统有北荒之地;你的父亲始毕背叛隋朝,反成中原的外患,天道不容,最终使你的部族败亡。朕所以不立你为可汗,对你是惩戒,使你不走父亲的老路,这有利于中原的百姓,也有利于你的部族。”
“臣明白。”
“你做了朕的都督,应遵守国法,不要再相互侵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