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魏撞破奸情的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与曹魏分手,但是索性不再遮掩,光明正大的与孙吴开始接触。摆出一副蛮横女子破罐子破摔,你奈我何的态度。
就在曹魏将孙吴船队消灭在了回程途中一个月后,公孙渊如同一个殷勤女子,体贴地派遣使臣正式向孙权称藩臣,并且献上了辽东盛产的貂与战马。就这样,辽东与曹魏,孙吴真正开始了一段国家级的三角恋情。
接下来孙吴与辽东度过了几个月的蜜月期,双方耳鬓厮磨有效期五个月。233年3月,孙权不顾众位大臣劝谏,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领着一万名将士沿海路从山好水好,气候宜人的江南一路颠簸到白山黑水的辽东。
孙权不愧是有钱人,对辽东这个好不容易追来的女子就是上心。派去的不仅仅是这一万人的船队,更重要的是九锡封赐,金银珠宝无数,还有燕王这个正牌爵位。
九锡之礼这四个字相信许多人都见过,但可能不知道九锡是个什么东西。九锡其实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这些东西听上去很唬人,实际上就是九个摆设。不过这是封建帝王对属下的最高礼遇。
孙吴对辽东公孙氏可算是下了血本,按理说公孙渊应该彻底倒向孙吴才对。但是女人心海底针,对广大男性同胞而言,女子追的越紧,有可能便不把你当回事儿。公孙渊收到这些东西后不仅昧下了所有财宝,而且尽数俘虏了孙吴的人,斩掉了首领。真是个蛮横的女子。
以上内容纯属戏言,广大女性同胞不要拍我板砖。实际上国家间政治斗争与男女之情有类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政治斗争比男女恋情要复杂的多。
公孙渊为何要如此对待对自己不薄的孙吴呢?这里就要说回之前的问题了。如果大家还记得应该清楚,公孙渊与孙吴结交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地盘不会被曹魏惦记上,所以才开始外交冒险,驱狼吞虎。
结果孙权这位自己找的新东家太够意思,不知是否是二人相距太过遥远,距离产生美的缘故。孙权赞赏这位东北王天资特达,文武双全,十分信任公孙渊。派万人船队大张旗鼓地直接给了一个燕王爵位。如此一来就是逼得公孙渊不与曹魏决裂都不行了,毕竟暧昧是一回事,分手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真的与曹魏彻底决裂,驱狼吞虎不用说,自己先被老虎盯上倒是真的了。
如此一来就不能怪兄弟不仗义了,公孙渊如是想到。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水浒传》中传统的黑店套路了。
公孙渊眼睛打量着孙吴这伙人的包裹想道:“嘿,这伙人带的红货挺扎眼,今儿来大买卖了”。于是殷勤道:“客官里边请,本店百年老店有陈年佳酿,熟牛肉。快快,里边请。”于是乎东吴一万余人傻呵呵进了店内。
进店后,公孙渊抻出朴刀,凶狠说道:“呔,咱家做的就是这无本买卖,你们几个留下做人肉馒头吧。”说罢也不待这万余人反应,全都囫囵解决了。
但这还不是公孙大当家做的最具绿林草莽风格的事情。
公孙渊昧下新东家的金银珠宝,生俘了一万多人充实自身,还将吴国使臣枭首献给了曹叡,并且对曹叡同样附上一份情真意切的奏折,其情感真挚程度丝毫不亚于去年进献给孙权的表文。公孙渊当家这辈子传世的文章不多,只有两篇,一篇是献给孙权的《表吴主权书》,另一篇就是给曹叡的《上魏明帝表》。虽然公孙先生文采不佳,所写文章也不多,但篇篇传世,也算是一代文豪。
奇文共赏,我特地拜读了这篇大作,拱手拜服,不得不佩服公孙先生的辩术与无耻程度,所谓脸厚心黑,公孙先生深得其中精髓,让我们来看看公孙先生的大作,大意主旨如下:
“臣之前派遣使臣到东吴,甜言蜜语献上厚礼就是为了诱骗吴国小贼孙权,感谢上天护佑我大魏,这小贼被我迷惑,不顾下属劝谏,信了我的话派遣船队使节来封赏我。我的心始终向着大魏的,所以没有接受孙吴封赏,导致他们猜忌,为避免他们先发制人引起变故,无奈之下我派兵进攻杀掉了为首几人。剩下的兵马不过是听命行事,我心怀怜悯,看到他们投降不忍心诛杀就把他们都充作边城军士。随后又派遣将士埋伏,带着大批马匹货物假装与孙吴交易,诱骗出船队上的将领,解决了剩余的人马。微臣一心报国,即便有过非常大的过失但也有过巨大功劳,陛下心怀宽仁,英明决断,愿陛下原谅我之前的过错,让我可以报效国恩,有始有终。”
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展现了一个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朝廷,智计无双的大魏忠臣形象。但是了解来龙去脉后,只得叹服公孙先生真算的上是睁眼说瞎话的绝顶高手。不仅将孙吴的赏赐一口吃下,还拿着孙吴使臣的脑袋在曹魏朝廷换封赏。奇怪的是,之前怒不可遏的曹叡看到这封奏折后不仅没有大怒,反而好言相抚,大度的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