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夺权需要智慧(1 / 2)

说晋 玩石书生 3534 字 2017-05-30

正始五年,持续三个月的对蜀作战以人马损耗严重无功而返告终。原本打算攫取人望的曹爽反而大失人心。而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除了夏侯玄等人战争准备不足,蜀国依然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负责对蜀作战的部队都是司马懿的势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原本就反对这次作战的司马懿采取了手段来阻挠曹爽顺利实行作战计划。

虽然曹爽对蜀作战的计划失败,但依然牢牢的把控着朝政,而且在正始五年开始彻底推行改革计划,培植了大批亲党,原本简朴的作风也在长期身居高位的生活逐渐变得更加奢侈。而本就被排出朝廷中枢的司马懿生存条件更加恶劣,终于到正始八年开始称病不出,彻底的不理朝政,整个江湖尽归曹爽一人之手。

“一统江湖的感觉真好。”打败了所有敌人的曹爽成了真正的江湖盟主,而名义上的盟主曹芳只是一个小小的傀儡。于是曹爽自觉地把自己的地位与待遇稍稍提高了一些,“我是江湖盟主,出行的车架如此普通呢,最起码要与皇帝相同才行。还有家中的装饰,少了些奢华,彰显不出首辅大人的贵族气质,宫中的这些摆设看着不错,都放我府中去,还有这个才人我看也不错,也一起带走”。

呼风唤雨的曹爽虽然如此大胆,但依然对称病在家的司马懿保持着深深的警惕。多次派人前去试探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对手。从各方面得来的消息显示司马懿已经是一个口吐白沫,虚弱无力,即将病逝的老人,不会再威胁自己的地位。曹爽终于放下了心。

就这样曹爽风光了两年,司马懿也中风了两年。做了两年的天下第一高手的曹爽不禁飘飘然,虽然有时依然遗憾司马懿这个老家伙病入膏肓却坚挺了这么长时间。但毕竟远离政治中心已经两年,时间总会磨灭一切,谅他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但事实往往出乎意料,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的司马懿一直在耐心的等待机会,作为江湖高手的司马懿明白,最终的胜利不是能给对手造成多大伤害,真正的高手往往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直取性命。况且看似毫无还手之力的自己还藏着一张重要的牌。但必须要在关键的时刻才能发挥作用。

终于,司马懿耐心等待的关键时刻来了。正始十年正月,曹叡的周年忌日,曹爽兄弟携天子曹芳拜谒魏明帝陵墓高平陵。接到曹爽离开洛阳消息的司马懿睁开了昏沉的双眼,此时的司马懿不再是那个躺在病榻上两年的垂危老人,而是智计百出,历经三朝的江湖老臣。“曹爽,你终于露出了破绽。”准备良久的政变开始了。

不过整个洛阳的兵力全在曹爽掌握之中,而且重中之重的宫廷禁军更是被曹爽弟弟曹训掌握,要想发动政变,夺取洛阳控制权极其艰难。

司马懿终于打出了深藏已久的牌,中护军将军—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长子,他将在这场政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司马师这个中护军之位是司马懿以允许曹爽势力进入关中为筹码换来的。不过司马师虽然担任了禁军的重要将领,但原本应在自己麾下的人马,中垒营与中坚营已经被曹爽釜底抽薪撤去,归于曹羲指挥。自己也只是空有名号而已。

但是经过司马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禁军中培植了几个亲信,而且秘密的在民间培养了三千人的死士。这就是司马懿集团政变的全部兵力—三千死士。孤注一掷的司马懿要利用这三千人对抗遍布洛阳京师及周边的十余万精锐禁军,而且必须要取胜。因为一旦失败等待自己的将是谋反大罪。司马懿一生征战无数,以弱胜强的战役也数不胜数,但唯独这一场真正决定着河内司马氏的命运。

一身戎装端坐在府中的司马懿,闭目沉思,“我河内司马氏从一方小族,历经无数风雨,终于成长为江湖豪门,怎能在此折戟,等着吧,曹爽,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司马懿猛地睁开双眼,“夺权政变发动!”

命司马懿率兵占据武库,长子司马师、弟弟司马孚率兵屯守司马门,次子司马昭率兵监视皇宫,司徒高柔暂任大将军,统领曹爽人马,太仆王观暂任中领军,统领曹羲人马,各位依令行事,开始行动!

虽然只有三千人,但军事奇才司马懿却从中窥探到了以弱胜强的唯一法门,也是曹爽精心构筑的京师禁军系统唯一漏洞—武库。

自秦汉开始,朝廷就在长安洛阳等地设立武库,储存兵器甲胄。除了正常巡逻执行守卫任务的兵勇,其他禁军部队的武器一般都集中保存在武库之中,而发武库兵甲需要天子诏命。而且设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确保这个要地掌握在朝廷手中。司马懿虽然有民间三千死士,但私藏武器甲胄从来都是大罪,更何况能够武装三千人的装备。只有占据武库后才能获得足够的武器。而且占据武库便切断了城中禁军的武器来源。十万人与十万手持利器的兵勇可完全不同。如此一来禁军的威胁大大的降低了。

司马懿就这样率领着人马直直的前往武库。洛阳武库位于城市东北角,而武库之南就是曹爽的府邸。虽然曹爽军事经验不足,但他也明白武库就是禁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