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高平陵的抉择(1 / 2)

说晋 玩石书生 3492 字 2017-05-30

蒋济,字子通,曹魏三朝元老,为人洒脱,好饮酒,人称“酒徒蒋济”。历任相府长史,中护军,领军将军。掌管护军时好收贿赂,且直言不讳。

可见这是一个洒脱放达的官吏,而且长期掌管禁军,提拔任用无数,在整个禁军系统中有着极高的威望。此人通晓军事,之前曹丕远征辽东失败就是被这个酒徒直言劝阻。最重要的是蒋济与司马懿素来交好。这也是司马懿能够这么快掌握禁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懿与蒋济驻扎在洛水上后,蒋济便给曹爽去了一封信。信中蒋济语重心长的说道:“司马懿只是想夺取你的权力而已,绝不会要你的性命,只要你交出皇帝投降,依然能够做一个富家翁。”看上去很眼熟不是么?这很像小时候看的电视剧中翻译官站在堡垒外真诚的说:皇军很友善,只要你缴枪投降,皇军保你一辈子荣华富贵大大的。可惜曹爽不是八路,可叹蒋济其实也并非翻译官。

就是这样一封保证书似的书信送到了曹爽的营寨中。让我们看看曹爽此时正在做什么。身为大将军的他志得意满的带着亲信随从,簇拥着小皇帝刚刚大张旗鼓的祭拜魏明帝。正在营寨中休息。突然接到了洛阳城中的奏折。靠在卧榻上的曹爽慵懒的接过了奏折。虽然这封奏折应该是皇帝御览的,但曹大将军这些年来一直在自觉地替皇帝做主。“不知是谁,竟然这个时候给皇帝上书,不知道祭拜先帝是头等大事,打扰不得么?”曹爽不耐烦的翻开奏章,“哦,是司马懿这个老家伙,他不老老实实躺在病床上等死,怎么还有功夫给皇帝上书呢?”曹爽眼前浮现出了司马懿那张堆满皱纹,苍老可恶的嘴脸。可是随着他读完奏疏的内容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双手也不由自主的颤抖着。奏疏中历数了自己的数条罪状,要求皇帝将自己绳之以法。司马懿颇有幽默精神的将奏疏送到曹爽手中,正大光明的告诉曹爽,我司马懿又回来了,而你该去死了。

曹爽明白这不是给皇帝的奏疏,而是给自己的通告,此时的洛阳一定已经到了司马懿的手中。他没有想到这个躺在病床上即将离世的七十岁老人竟然一瞬间夺取了他对国都的控制。而自己也从朝廷首辅,重臣之后转眼变成了罪不可恕的奸佞之臣。

惊慌之下的曹爽只好先下令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同时凭着手中仅剩的这点权力征发了附近的几千人来自保。曹爽悲哀的发现自己的处境十分险恶,原本附近拱卫着自己,信誓旦旦的十数万禁军现在已经变成了虎视眈眈的敌人,随时有可能扑上来将自己撕咬的血肉模糊。

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之后大将军曹爽只能与禁军将军曹羲和一众带出城的亲信大眼瞪小眼。焦躁的琢磨着前路。路又在何方呢?

不久之后终于有人带来了一条出路,时任大司农桓范,曹爽集团的老臣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政治斗争终于赶到了高平陵。司马懿夺权成功之后,太后诏命桓范为中领军,接管曹羲的军权。虽然桓范一直是曹爽的亲信,但曹爽真正信任的是与他同辈的正始名士,对这个比自己年长许多而且总是对自己提意见的老家伙并不是很喜欢。所以桓范在曹爽集团中也并不受重用。

不过桓范却是曹爽集团真正的智囊,毕竟是老臣,江湖经验非常丰富,在曹爽兄弟出城之前便极力劝阻道:“曹爽大人,你们兄弟俩总揽大权,掌管禁军。怎么能都出城呢?一旦有人将城门关闭,城中也没有做主的人,那时怎么办呢?”

可惜这个不幸言中的谏言被曹爽自负的驳斥了:“我为朝廷大将军,谁敢干这种事?”

此时的桓范看着手里中领军的诏命,想着刚刚对曹爽的劝谏,陷入了抉择。一方面是唾手可得的江湖禁军大权,一方面是自己原来的老领导。如果接受了中领军的任命,那自己将是江湖中的实权人物,不过也会成为不忠不义之臣。但是如果不接受诏命,以司马懿的性格,自己的性命将岌岌可危,而且曹爽这艘船也自身难保,何必冒着生命危险上一艘破船呢?

一番权衡之下,老江湖桓范决定接受诏书,担任中领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桓范之子冒出来劝阻道:“您不应该接受诏命,而应该立刻赶到曹爽身边。”

“为何?”桓范严肃的问道。

“皇帝在曹爽那。”桓范之子一语点醒梦中人。

桓范恍然大悟,“曹爽虽然是艘破船,但皇帝在那,大义在曹爽那。不过曹爽真的靠得住么?”桓范再次陷入了沉思。

桓范之子见父亲又在犹豫于是在旁边一直劝告。“唉!就这么办吧,千古难事唯一断。我去曹爽那,之后的事听天由命了。”

下定决心的桓范带上官印,不顾司农府属官劝阻直奔城门。骑在马上的桓范边跑边想:“如今洛阳城已经在司马懿的掌握中,城门一定已经封了,该怎么才能出城呢?事到如今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当桓范赶到城门口不禁松了一口气,守城的是个熟人,还是自己之前提拔过的官员。于是桓范机智的举起手中圭板,理直气壮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