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新城?一定是手下士兵不用心,将领欺骗我士兵病患众多。”于是诸葛恪向手下将领愤怒的表示谁再说士兵生病,扰乱军心,便以军法从事。手下将领噤若寒蝉,不敢再言。
接着诸葛恪亲自出马,督战强攻,终于新城城北即将攻陷,此时诸葛恪长出了一口气。就在这时他收到了魏军镇守新城的将领张特的书信。对这个跟自己作战了三个月的无名将领,诸葛恪充满了好奇,到底对战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固守小城如此长的时间。
在信中,张特体贴地向诸葛恪科普了魏国法律,被攻超过百日而没有援军的话,即使投降,家人也会免责,现在已经过去九十多天了,自己也战损过半,希望吴军给自己一晚上的机会,劝服剩下的兵勇,明早投降,为表示诚意奉上自己的印绶。
看到这,诸葛恪满意的笑了,这是个识时务的将领,能坚守九十天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投降也无可厚非。而且如果能够投降,自己也能避免更大的战损。于是诸葛恪大度的表示:不用印绶了,明天投降就是了。
新城战场迎来久违的平静。但是诸葛恪明显不如他的叔叔诸葛亮了解战争。美好地诱惑背后往往是更大的陷阱。翘首以盼魏军出城投降的诸葛恪等来的却是张特趁夜色加固了城北的漏洞,修复了城墙,继续坚守。而且嚣张的向诸葛恪喊话:我只会死战到底!大怒的诸葛恪终于认识到这个将领是个倔强的硬骨头,于是战场再次恢复了喧嚣。
新城已经坚守的九十多天,此时的魏军主力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还没有赶到呢?在诸葛恪出兵围住新城之时,曹魏朝廷就收到了消息。派出司马懿的弟弟,太尉司马孚督军二十万防御作战。不过在司马师的战略指挥下,二十万人奉行据险死守,逼敌锋芒的策略,滞留了一个多月才向淮南进军。
这的确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但是国力强大的魏国就这样被动挨打,实在憋屈。毕竟在过去的日子里,一直是曹魏向蜀,吴用兵,哪有一次这样被敌人率大军打上家门口的不还手的。不过司马师对此不以为意,这是决定自己生死的战役,绝对输不得,自己在与诸葛恪第一回合的战斗,兵力强大尚且惨败,心理阴影还没完全散去。现在双方实力对等,准确说自己实力要弱于对方,毕竟能打的淮南一线的部队都在上一场战斗中消耗殆尽,现在出战的只能算是二线部队。只能逼敌锋芒,靠着合肥新城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对合肥新城,整个曹魏朝廷都充满了自信,这个小城绝不是那么好攻克的,而且以阴暗心思考虑,守城的张特又不是自己的亲信,能多消耗敌军就行。就这样直到诸葛恪久攻不下,士兵死伤大半,在合肥附近驻扎的魏军主力终于出击了,忍气吞声数月的魏军势如破竹,毌丘俭,文钦包抄吴军后路,意图将士气低下,损伤惨重的吴军尽数吞下。
此时诸葛恪终于意识到了危机的到来,攻打许久的新城始终没有拿下,而自己有被包饺子的风险,诸葛恪再次看了一眼这个满目疮痍的合肥新城,恨恨地想道:真有你的,满宠,筑城的眼光比我还毒辣。魏军大将文钦已经来断自己的后路了,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
至此持续数月的新城之战,终于以吴军败退告终。曹魏终于打赢了这场最危急的战争。回城后的诸葛恪知道自己与东关之战后的司马师一样,人望尽失,于是也以高压政治的手段试图维持自身权势,但最终被孙吴宗室孙峻设下鸿门宴,当场砍死。孙吴江湖第一高手诸葛恪就此死于恐怖袭击。而司马师终于一雪前耻,报仇雪恨,可以继续自己的篡位大业。当然有功之臣都要封赏,太尉司马孚督军有功,自然大加封赏,毌丘俭,文钦断敌后路,逼走敌军也要好好赏赐。哦,对了还有那个守城的张特,朝廷下旨封杂号将军。封号是什么却被一笔带过。
在史家眼中,张特只是个小人物,生卒不详,字不详,封号不详。但还是记下了张特,这个被镇东将军诸葛诞认为无能的将领,屯守新城,以三千军众受敌九十余日,吴人不能拔,遂引去。可谓固守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