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司马昭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许昌,在司马师最后的日子镇守了中军,避免了危机的出现。而且司马昭毕竟是司马攸的亲生父亲,爹替儿子掌管几年家业似乎也不过分,那就这么办吧。至此司马昭成为了司马氏继任掌门。但历史的蝴蝶效应就此开始了,随着司马昭的继位给整个晋王朝带去了数不清的麻烦与困扰,并且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当然这是后话,现在,司马昭开始安安稳稳,名正言顺的统领中军。不过当他收到皇帝诏书的时候,却没想太多,准备按诏命行事。镇守许昌也行,反正大军都攥在我手中,在哪不一样呢?司马昭如是想道。
万幸此时傅嘏再次强力坚持,向司马昭申明利害,一旦他选择镇守许昌就只能永远作为朝廷的边关大将,除非直接造反,不然名义上还是要听从皇帝差遣,缺少了大义名分,篡位永远不可能了。
惊醒之下的司马昭这才明白这份诏书的险恶用心。于是直接无视诏书命令,亲自率大军赶回洛阳。
小皇帝曹髦大张旗鼓的在洛阳城外为司马昭举行了欢迎仪式,亲切地表示慰问,并且高兴的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继续统领朝政。但谁也不会看到曹髦眼中的不甘与无奈。而且对司马昭又给钱又给地,同时再次增加封爵。
到了256年改元甘露元年。在这一年内曹髦再次封赏大将军司马昭,赐给朝服,加封大都督,奏事时不用报姓名,允许带剑穿鞋上殿。同时封太尉司马孚为太傅,司徒高柔为太尉,司马氏一党彻底垄断了朝廷高层。
为什么曹髦对司马昭如此大加封赏呢?一方面势必人强,整个江湖已经完全归于司马氏的统治了,自己形同虚设,所以要对司马昭多加拉拢。另一方面曹髦试图通过这些封赏看到司马昭的态度。如果接受封赏,那司马昭就真的可以不顾礼仪,准备篡位谋逆了。
万幸,司马昭将土地钱财都留下了,但把其他的封赏都推辞了,以示自己不敢与皇帝平起平坐。
曹髦一直悬着的心终于稍微放下来一些,他真的很怕自己当不了几天皇帝就与前任一样被废掉,但从目前来看司马昭没有做好篡位的准备。
的确,司马昭接手大权太过匆忙,没有经过任何交接,就承担起了掌门之责。朝廷内外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而就在司马昭处理这些事务的同时,傅嘏去世了,在司马师去世的同年,这位被司马懿青眼有加,为司马师篡位做出巨大贡献,屡次挽救司马氏危亡,将司马昭扶上大将军宝座的超绝谋士突然去世了。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曹髦最终还是成功的在傅嘏与司马昭之间制造了一道裂痕。我相信傅嘏统帅江湖的消息一定也传到了司马昭的耳中。得到消息的司马昭虽然没有立刻发难,但是这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一旦当他掌握大权之后,傅嘏就必须被处理了。
我绝不会容许任何人触及司马氏大权,即使是我的亲信,我的恩人,我的左膀右臂,江湖第一这个位置只能属于我司马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