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想想以后的路(2 / 2)

1991年是个多事之秋。

那年,多种自然灾害并发,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灾年。百年一遇的华东水灾和随后而来的旱灾,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超过建国后的任何一年。

经过了近三年的治理整顿,国内的经济形势严峻,当时经常提的一个词是“疲软”,市场疲软,就业疲软,人们的精气神似乎也有些疲软。

临近岁末,苏联解体。这个1922年成立的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在历经了六十九年的峥嵘岁月后,降下了自己的国旗,与美国抗衡了半个多世纪的超级大国轰然倒下。

费汪的项目赶在年底前完工了,但是政府迟迟没有给工程款。没了工程款,资金周转就出现了困难,供应商货款和工人工资都有不小的压力。最近几次去小院儿,都见她满脸愁云。见了顾大哥,他也正在四处张罗着找钱,无论如何得挺过这个年。

老邱最终还是没能签下承包合同,桔园荒芜了,颗粒无收。想起当年老邱送到学校里的那几筐桔子,嘴里甘甜的余味一下子就变得苦涩。听邱老道说,乡下今年年景也不好,又是洪涝又是干旱,农民的日子难熬了。

那段时间的报纸上,经常有些触目惊心的标题,姓“资”还是姓“社”,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判与被批判声不绝于耳。连篇累牍的文章,让我们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父亲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提醒我在学校里不要乱说,一门心思把学习搞好,没事不要四处跑。黎祥东也来信说,GD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现在也是有各种议论。

江夏也经历了一个“过山车”。那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刚刚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允许1989年前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申请永久居留权,国内“托派”人士一时间情势大震。旋即,中国政府则又发布文告,限制在国外没有直系或者旁系亲属者出国留学。

1991年,四处传唱的歌曲是一系列名为《红太阳》的毛主席颂歌,最流行版本的演唱者叫李玲玉,一位声音和长相都算得上甜美的女歌手。

敬爱的毛主席,

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说,

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给您唱。

……

走在BJ的街头,颂歌的歌声到处可闻。这一套《红太阳》的录音带在各个音像书店里热销,据说后来卖了将近四百万盒。那里面有《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在BJ的金山上》等,近百首歌颂毛主席的红色歌曲。歌曲都新编配了电声音乐,旋律和节奏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明快而热烈。

电影院里那两年经常上映些毛主席题材的电影,有《开国大典》,有《巍巍昆仑》。还有一部在当时很难一见的大投入大制作电影,叫《大决战》,记述了辽沈、平津和淮海********,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毛主席卓越而辉煌的军事生涯。据说《大决战》的拍摄,动用了数百万人和数十个师团部队的装备。这部电影也捧红了一位叫古月的特型演员,后来若干年银幕上的毛主席都是他所扮演的。

BJ黄色的面的里,挂起了毛主席的像章,整天奔波在路上的师傅们,希望他老人家保佑平安。据说还是真灵验的,曾有两辆车撞在了一起,挂像章的逃过一劫,另外一辆则车毁人亡。

我们这些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期的人,对毛主席和他的那个红色年代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我唯一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六岁那年的一天,我正在吃着姥姥刚刚买的水果糖,突然,县里的大广播里有人用极其沉痛的声音开始讲话。姥姥正在做针线活儿,听着听着,就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眼泪哗啦哗啦地掉了下来。我被吓坏了,不知是怎么回事。姥姥用手指着家里墙上的挂像,哭着告诉我说,毛主席逝世了。我看着墙上慈祥的笑脸,也哇地一声就哭了。

在东北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黑板的正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旁边是华主席的画像,一样的尺寸,都是亲近而慈祥的笑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你办事我放心》。

人们在艰辛与迷茫中,纪念着即将过去的1991年,却对更久远的过去产生了一种怀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