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李儒焚城 迁都长安(1 / 2)

李儒讲三国 彭大将军 2422 字 2017-08-13

洛阳,相府。

此时的相府歌舞升平,董卓坐立在大殿中央,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歌舞。

就在董卓得意忘形之时,一声急报传来。“报!”

“启禀相国,袁绍与曹操起兵谋反,并联合天下诸侯,在函谷关以东集结。”

消息传来,董卓傻眼了。他没想到曹操这厮居然这么能折腾。

洛阳,长乐宫。

朝会之上,董卓手提宝剑,全副武装的进入殿内。

看着列队而站的公卿大臣,董卓脸色阴沉道:“诸位恐怕都听说了吧,袁绍与曹操居然纠集了天下诸侯。起兵反我!”

没有敢回答董卓的话语,生怕一个不小心而人头落地。而此刻的朝会上,多了几位将军。他们身上所散发的血腥味,让这些大臣们为之胆寒。

“牛辅!”

“末将在!”

“领五千铁骑,血洗袁家。我要让袁绍知道,和我董卓作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末将领命!”牛辅说着,便转身告退。在他的身旁,一字排开,共有六位大将。从他们明亮的眼神来看,显然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徐荣。”

“在!”随着董卓的点将,人群中又一位大将出列。此人高大的身躯,在一身合身的铠甲下颇显威武。

董卓上下环顾着此人,开口道:“徐荣,你是最早跟我的老将,可以说久经沙场。这次剿灭关东联军,老夫打算派你做先锋,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啊?”

“末将,定不辱使命!”

“好!给你5万铁骑,以作先锋之用。老夫亲帅20万大军殿后。”

“末将领命!”

待徐荣退走后,李儒缓缓而来,并给董卓带回一个重要消息:“相国,此次关东联军除了曹操、袁绍外,其主要势力有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豫州刺史孔有,后将军袁术等。总共兵马不下50万!”

董卓听后沉吟了片刻,无论是韩馥,还是刘岱。随便挑出来一个,就是雄霸一方的大鳄。一个、两个就已经很棘手了,如今一下子蹦出来十来个,能不让董卓为难么。

“这个曹阿瞒,早知道就不让他活着离开洛阳……”

听着董卓的小声嘀咕,一位老臣起身道:“相国,老臣在朝为官多年,对这些关东联军的人,还是有所了解的。”

“哦,郑上书有何高见?”

这位老臣名叫郑泰,此人在汉灵帝时期就已经是朝中元老了。只见他平静道:“袁绍公卿子弟,纨绔膏粱;张邈东平长者,糊涂迂腐;孔伷清谈高论,纸上谈兵,打起仗来全都不是您董相国的对手。如若相国精锐倾巢而出,获胜是轻而易举的。只是西方的羌人彪悍善战,不可不防啊!”

“嗯,郑尚书所言极是,羌人这阵子的确蠢蠢欲动。如果我把精锐全派出去了,那么不就给羌人可乘之机了吗。”

“相国英明。”郑泰之所以劝阻董卓出兵,并不是为董卓着想,而是在给关东联军创造时间。

月黑风高的夜晚,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董卓很不开心的坐在太师椅上。

看着李儒的到来,董卓沉声问道:“李儒,老夫精忠报国,在朝选贤任能,换来的却是朝臣们的离心离德。老夫一心想匡扶汉室,关东诸侯却起兵伐我。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李儒长叹一声,朝政浑浊,他和董卓本想大刀阔斧的整改一下,没想到进展的却是极为不顺。

“因为我们出身低微,即使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也会被那些自命清高的豪门蔑视。他们觉得,江山社稷还轮不到我们指手画脚。”

董卓冷哼一声,道:“这些乌合之众没什么好怕的,比起咱们的西凉铁骑,差的远了。”

“相国,这些豪门士族虽然迂腐,可他们却掌控着社会舆论。拥有着绝对的言论和话语权,也就是说,相国在他们口中一定是一个残暴不仁、霍乱朝纲的权臣。”

听了李儒的见解,董卓一阵苦笑,声音颇显悲凉。

“他们颠倒黑白,把我的赤胆忠心说成了祸国殃民。还要起兵伐我,也好,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西凉铁骑的威力。”

“相国要出兵,李儒一定会尽心辅佐,让相国攻无不克,只是相国想过没有,这场战役,咱们要打多久?”

李儒的话,董卓不太明白。道:“先生什么意思?”

李儒回答道:“相国,咱们的西凉铁骑连匈奴都为之胆寒,此次出兵定然是旗开得胜。可接下来,诸侯们吃了苦头,一定会深壁固垒,避免作战。他们兵多粮足,如果和咱们消耗下去,局面恐怕会难以控制。”

董卓思索了片刻,道:“不错,当年秦赵两国决战于长平,这场消耗战足足打了三年,最后谁也不敢退兵,硬是拖垮了赵